英國多賽特Dorset的老房子。英國人對當地文化的心態並沒有因“世界遺產”而改變。他們住在老房子里,感到很自豪,並不想獲得經濟利益。
  圖/Gettyimages
   為瞭解決旅游與世遺保護的衝突,威尼斯採取“反營銷”策略,大幅度提高接待的價格,表現出“不歡迎游客”的態度。
  魯綠綠 攝
  5月23日至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與北京中坤集團聯合在安徽宏村舉辦首屆加強世界遺產保護及可持續旅游南南合作研討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以及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的世界遺產保護和可持續旅游領域的專家出席了會議,就遺產保護與可持續旅游方面的國際實踐進行交流。
  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是國際社會當今在保護世界遺產和發展旅游事業過程中所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2010年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巴西大會,明確要求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動員締約國及各種利益相關者,開展一項旨在遺產保護與可持續旅游方面的新的更為包容的國際合作計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主任辛格指出,“旅游業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遺產旅游又是增長最快的國際部分,因此旅游及旅游業的影響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交叉性問題,對此的管理關乎大多數世界遺產地,更關乎全人類的歷史與未來。”
  針對世界遺產和旅游業中一些突出的矛盾,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設立了一個新的項目——“世界遺產保護與可持續旅游”,這個項目瞄向了一些最重要的背景和衝突。
  不把世界遺產當作金字招牌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凌雲表示,在歐美,少有因為“申遺”而大興土木、大拆大建、大遷移的情況發生,大多數人對待“世界遺產”心態平和。比如英國湖區國家公園,居民對當地的文化很自豪,很多人依然居住在19世紀建造的房屋中,並對此很滿意。在他們看來,這些老房子里包涵著歷史的淵源和文化的積澱,建築外牆雖古老,但建築裡面設施都是很現代化的。
  列為“世界遺產”後,當地政府也沒有因為這個金字招牌,而試圖搞房地產開發,來帶動經濟利益。這取決於當地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去向,他們已然很滿足於現狀,並不急於賺更多的錢。
  著名的世界遺產地意大利威尼斯曾遭到“黃牌”警告,因為接待游客過多,給威尼斯遺產保護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此後,威尼斯採取“反營銷”策略,大幅度提高接待的價格,表現出“不歡迎游客”的態度。他們不是不想賺錢,而是不想賺太多錢,因為一旦超過容量的限制,所花費的治理成本比所賺取的錢還要多。要找到旅游收益和遺產保護的平衡點,在遺產旅游方面,就要明白,不是只要賺錢,什麼事兒都可以做。
  保護和利用都是最基本的“訴求”
  儘管一些國家對於游客流量等方面會採取限制措施,但不否認的一點是,在國外有條件發展旅游業的世界遺產地,保護和利用都是最基本的“訴求”。
  怎樣運用可持續旅游規劃與管理的建設手段和戰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增加可持續發展機遇和創建網絡和利益相關方參與機制,也是很多世界遺產地正在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在德國瓦登海秘書處工作的HARALDMARENCIC介紹,瓦登海在北太平洋的北海,是由德國、丹麥和荷蘭三國共享的一個區域。這三個國家的環境部聯合成立了一家公司聯合管理瓦登海,其合作主要是基於“瓦登海保護聯合宣言”,有聯合監控項目,主要是監控這個地區的環境和保護狀況。另外還聯合制定了一個瓦登海的保護規劃,主要是為了使三個國家更好管理這個地區。
  他們經常會召集瓦登海的各個利益相關方來座談,比如讓這裡的原住民講述自己的故事;讓附近企業來幫助制定瓦登海的發展規劃,投入人力物力參與治理這裡的環境,每個利益相關方和社區居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
  在夏季有兩個月的時間,瓦登海景區也會出現人山人海的局面,但有的景區又很冷清,“我們希望今後依托各利益相關方進行推廣、宣傳,讓游客更全面瞭解瓦登海,特別是瓦登海是候鳥遷徙的停留地。”
  20年遺產旅游的成效和警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洪天華在過去一年多次到柬埔寨吳哥窟去考察,對當地遺產旅游業的興起及困境有切身的體會。
  1993年吳哥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且在同年就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因為甫一入選,吳哥窟就馬上被宣佈為“瀕危世界遺產”,當時有寺廟坍塌,教科文組織就組織各國,給予吳哥窟金錢、物力、技術、人員方面的援助,幫助吳哥窟儘快恢復重建,當時包括中國在內的二十多個國家,都通過“認領廟宇”的方式協助恢復建設寺廟。
  1993年,當地一年的游客大約兩萬人,20年間,迅速增長到每年游客200萬到300萬人,游客增多帶來了吳哥窟周邊小城暹粒的繁榮,城鎮化速度加劇。同時,地下水水位下降成為突出問題,由於吳哥窟寺廟都是由巨石修建,容易引起地面傾斜、塌陷、沉降。
  游客增多帶動周邊經濟,但給周邊生態造成破壞。吳哥窟北邊有一座荔枝山,農民砍伐原始森林,種植經濟作物,造成沙土流失。柬埔寨政府以及吳哥窟世界遺產管理局與洪天華所工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合作,希望利用空間技術對吳哥窟進行動態的監測。
  吳哥窟的教訓也給我們敲了警鐘:人們期待通過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來獲取更多經濟收益,而游客的增多,利益的驅使,也對遺產地保護造成極大的挑戰。  (原標題:世界遺產游離不開“利益方的參與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ldv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